2021年1月21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省统计局召开2020年四川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熊建中发布了2020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并就相关热点进行解读。
前几年四川经济增速都在7%左右,2020年经济增长3.8%,在2020年这种情况下,这个成绩如何?
前几年的四川经济增长率在7%左右,2019年四川经济增长7.5%,2020年年底(12月30日),国家统计局对全国GDP核算数据作了最终的审定,修订后2019年全国的GDP总量98万亿,全国各省最终的数据也已基本审定,正处于按照国家统计数据修订的相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的过程,各省区还没有发布修订数据。2019年及以前四川经济增长都保持在7%以上,2020年增长3.8%,应当这样来看。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四川经济面对疫情的冲击,还叠加特大暴雨洪灾的灾害,以及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等多因素的挑战,全年增长3.8%应当说来之不易,成之惟艰。
第一,受疫情冲击,四川经济从一季度下降3%,回升到全年增长3.8%,非常不容易。看待2020年经济增长3.8%,应当从全年四个季度的经济运行过程来看,一季度下降,二季度经济迅速恢复回升,四川经济呈现出现“V型反转”。一季度下降3%,上半年增长0.6%,其中第二季度增长3.8%,从下降3%到增长3.8%是一个“V型的反转”。
第二,2020年经济运行亮点非常突出。四川经济恢复回升时间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早一个季度。四川第二季度增长3.8%,上半年增长0.6%,比全国提前一个季度实现由降转增,从下半年情况看,前三季度四川经济增长2.4%,全国增长0.7%,四川全年经济增长3.8%,全国增长2.3%,相当于四川恢复速度比全国快一个季度。同时,四川经济的增幅持续高于全国。2015年四川经济增速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2019年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2020年四川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是七年以来的新高。四川在受到疫情冲击和遭受特大暴雨洪灾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的成绩。
第三,全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四川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8%,占比较2019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比2018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全国的比重持续提高,经济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从区域来看,四川五大经济区的发展情况如何?
从区域发展情况看,四川的区域经济总体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运行态势。
第一,从区域经济规模看,2020年增加了一个3千亿的市州,2千亿的市州也新增加了一个,1千亿的市州也增加了一个。3千亿以上有2个,成都市和绵阳市,2千亿以上有8个市州,增加了乐山市,过千亿的一共是16个市州。
第二,五大经济区竞相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成都平原经济区2020年增长4%,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0.7%。其中,成德眉资增长3.8%,占全省的比重为46%。川南、川东北经济区发展势头强劲,这两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分别达到4.2%和3.8%,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16.2%和15.6%,其中川东北经济区和全省的经济增长水平保持一致,川南经济区的经济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还要高0.4个百分点。攀西经济区建设和发展也在加快推进,经济增长3.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是5.7%。
第三,区域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总量过了3千亿以后意味着综合承载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区域带动能力都将明显增强。成都市在2007年GDP就过了3千亿,在经过13年之后绵阳市又超过3千亿,这必将在四川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加快推进环成都经济圈、川南、川东北经济区经济副中心的形成,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总的来看,2020年全省经济增长3.8%,虽然好像比2019年的7%以上低了很多,比“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7%的速度还要低,但是“3.8%”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而且它的亮点和特征非常明显。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推动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格局加快形成。
“3.8%”的增长来之不易,这个成绩的背后有哪些因素在支撑?
实现3.8%的增长,成之惟艰,那么它的支撑性是什么呢?在三次产业增长中,第一产业增长5.2%,第二产业增长3.8%,第三产业增长3.4%,三次产业的增长支撑了GDP的3.8%。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省委、省政府及时制定了“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的决策部署,2020年这个决策部署的全面落实,对3.8%形成了全面的支撑。
第一,农业多贡献。全年粮食总产量3527.4万吨,生猪出栏5614.4万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5%,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2%,是2006年以来的最好水平。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4.1%,比2019年提高了10.1个百分点,农业多贡献的成绩非常显著。
第二,工业挑大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省各地推进工业复工复产落地落实较早,而且恢复增长较快,重点产业的支撑不断加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比GDP增速3.8%还高0.7个百分点。工业的恢复回升是拉动全省经济持续回升的主力。综合规模以上工业和规模以下工业来看,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6.3%,相当于三分之一多,工业增长对经济的拉动超过了1.2个百分点。工业挑大梁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强力的拉动作用,是经济持续回升的主力。
第三,投资唱主角。2020年1-2月的投资下降16.4%,呈大幅度下降,3月份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以后,投资建设加快推进,3月当月扭转了投资下降的态势,投资逐步回升,全年投资增长9.9%。重大投资项目稳步推进,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中的交通投资加快投入,不仅保持了2020年的增长,也为下一步的投资增强了后劲。投资唱主角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增长高于预期,按照GDP的“三驾马车”来说,国家局18号发布了“三驾马车”在经济中的比例,各省区2019年取消了“三驾马车”的核算,但是资本形成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带动资本形成的增长。
第四,消费促升级。虽然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是下降,但是居民消费保持增长态势,特别是网络消费逆势增长。在发布稿中间有这样几组数据:限额以上的单位(企业)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了16.9%;网络餐饮收入增长了106.3%,网络餐饮收入增长非常明显。还有对外贸易,2020年外贸进出口增长19%,比全国增幅高17.1个百分点,而且外贸出口是连续十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对“3.8%”的支撑因素,主要是决策部署的落地到位。
从数据上来看,四川经济发展还有哪些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一是部分行业生产仍然低迷。在分析经济的时候,通常说生产的恢复或修复。生产恢复较快,但是生产的修复过程中部分行业仍然是低迷的,受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供应等因素的影响,医药制造业增速从增长转为下降,特别是下半年以来生产明显减缓,全年规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1%。
部分与消费相关的行业生产也比较低迷,比如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只有0.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下降9.7%,餐饮收入下降了9%。
同时,还有规模以上的水路交通、道路交通、航空运输、广播、电视、电影、录像业等行业的营业收入下降,部分行业的低迷情况非常严重。
第二是制造业占比较低。2019年四川制造业占比就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4个百分点,2020年四川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22.1%,比2019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1-11月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增长6.3%,比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的水平低了1.9个百分点,全年制造业的投资是增长7%,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
第三是消费市场恢复缓慢。生产修复快,消费修复慢,特别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受冲击比较大,非必需品消费恢复缓慢,在统计的16大类商品中有7个大类是下降的,其中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0.4%,化妆品类下降8.9%,建筑及装潢材料业下降6.9%。
四川的白酒、汽车、计算机等重点行业在2020年的发展状况如何?
关于行业的增长,2020年工业行业差异非常明显,发布稿中间已经提到了行业的增长情况,从白酒行业来看,它的产量是增长的,在主要工业产品中,白酒产量增长0.7%,是一个低增长的态势。虽然前三季度,特别是半年以前,白酒产量持续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全年产量仍实现小幅增长。同时,2020年酒价调高,消费的数量保持平稳,企业效益有所增加,白酒行业总体保持了平稳的增长。
另外,从生产情况看,白酒生产企业也存在差异分化。比如说五粮液和郎酒、剑南春都存在差异,不同地区企业生产情况不同,存在差异分化的情况,这是白酒的生产情况。
关于2020年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它的特征非常明显,生产波动、消费波动也比较大。刚才的生产数据反映了汽车的增长情况,汽车总体上保持较快的增长,全年产量增长14.3%,但也存在区域分化和企业差异。和电子信息产业一样,汽车企业之间差距也非常明显,但是总体全年增长较快。
2019年受到国家标准的调整的影响,汽车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但是从2019年四季度到2020年一季度,在经历需求短期释放以后,汽车消费又出现了短期的回缩过程,需求的季节性波动影响较大。
2020年为提振汽车消费,各地做了很多工作,各种展销大力促进了汽车的销售,汽车销售量明显回升。汽车行业虽然月度波动较大,但全年生产和消费总体保持较快增长。
除了汽车、白酒,还有其他行业增长也非常快,如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7.1%,计算机整机产量增长14.2%。在发布的数据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年的增加值达到1436.1亿元,增长26.4%,增长非常快。此外,全省制造业增长3.8%,与全省经济增长同步,也实现了稳定增长。
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消费类行业,回升相对缓慢,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只增长0.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下降9.7%,这两个行业受到的影响冲击就非常大,与其他行业门类相比,差距明显,反映出经济运行中仍有部分行业低迷。
四川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在GDP的占比是多少?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是否意味着四川经济转型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关于新经济的问题,不管是从国家,还是从四川省委省政府,对新经济发展工作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的提高,而且对新经济的统计工作也在加快推进,特别是新经济的统计核算工作也在不断加快。但是新经济核算还在推进完善之中,目前还没有拿到新经济的核算数据。
新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情况,虽然这个数据还没有核算出来,但是可以从这样几个情况来看。近几年四川的经济结构的优化在不断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总体是蓬勃发展。
一是新动能保持高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在不断增加。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1.7%,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比整个规上工业增速快7.2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6.4%,比服务业增加值高23个百分点。
二是以技术引领的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1-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增长10.7%,高技术制造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8%和10.3%,此外,网络餐饮增长106.3%,新模式发展较快。
从这些角度来看,新经济的增速高于整体的产业增速和服务业的增速,新技术在整个经济中间的占比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在不断增强。
在促进整个经济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占比在不断提高,和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道理。3千亿市州经济格局的形成,一干多支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以及新经济的占比提高和发展加快,对四川经济的促进作用必将不断增大。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明显,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