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曾俊林答四川日报-川报观察记者问
问题1:受疫情冲击,一季度四川经济明显回落,请问除了经济回落以外,有哪些值得特别关注的现象?
答: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的经济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包括经济的、社会的、生产的、生活的,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身和直观的感受。从统计的角度分析,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疫情对生产端造成了全面影响。疫情对三次产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感受最明显、最直接的就是服务业,尤其是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以及其他需要人气的营利性服务业,是受伤最重、也是我们感受最直观的行业。从数据来看,一季度,水陆空交通周转量全线飘绿,批发零售业全面下降,旅游等文化娱乐类行业一度停摆,服务业增速也从去年全年的8.5%,去年同期9%以上的增速掉落到下降2.9%,降幅超过两位数。
疫情对工业和建筑业也同样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主要是假期延长、生产受限使得生产功能不足、交通受阻,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都造成了较大冲击,使得工业生产和以前相比出现了明显下滑。建筑业同样也受到了一些冲击,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这对我们的第二产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使得第二产业同比下降3.4%。
相对而言,第一产业所受影响较小。疫情对种植业、渔业、林业的影响较小,但是对畜牧业的影响不容忽视,疫情造成了假期延长、生产受限,使得交通受阻,饲料运输受到一定限制,使得畜产品的销售受到阻碍,畜牧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使得一季度第一产业下降了1.3%。所以,从生产角度看,三次产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第二,从需求角度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直接抑制了消费。在春节期间本应是消费最旺的季节,但是新冠肺炎疫情让最旺的季节变成了最冷的寒冬。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消费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除日常生活必需品也就是刚需商品外,其他消费都受到很大抑制,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了13%,在主要经济指标中下降幅度是最大的。从投资来看,由于疫情的影响,使得投资的施工、建设进度被拖延和推迟,延缓了很多投资的进展。
疫情对四川生产端和需求端都造成了很大冲击,使得GDP同比回落3%,这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是比较罕见的。
问题2:您刚才说到3月份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这些信号是什么?
答:从刚才的新闻稿的数据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问题。第一个能看到的就是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很多数据是负的。但是从数据里面也可以看到当前经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新亮点。
第一是3月以来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1-2月相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升,工业和投资3月当月由负转正,实现了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8.2%,但是比1-2月收窄28.6个百分点。此外,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回50%以上、工业用电量也出现了正增长。
第二是复工复产明显加快。通过快速调查和调研分析,我们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四川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度明显加快。这里我多说一点,省统计局在疫情发生以来,打破常规,开展了很多次快速调查。通过快速调查,纵向来看,复工复产进度明显加快,比如截至3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已基本全面复工,综合产能利用率比正常水平还略高,98%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已复工,比2月底提升了43个百分点,投资项目复工率接近95%,商贸企业复工率在96%左右。通过快速调查也反映出,企业达产满产率在逐步提高,企业的预期也在逐步走高。
第三是产业升级明显提速。疫情之下“危”和“机”并存,新冠肺炎疫情对某些行业造成了冲击,但对某些行业也是发展的契机,部分行业转型升级、科技加持,实现了逆势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技术产业保持增长态势,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8.2%;二是新产品增长较快,一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实现了快速增长,比如城市轨道车辆增长123%,太阳能电池增长接近50%,智能手机增长42.6%;三是新商业模式发展态势很好,刚才新闻稿里面说到,整个消费下降13%,但是限额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销售额增长了12.5%;四是新能源发电量全面增长,能源结构得到一定调整优化,生物发电量、垃圾焚烧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例如生物质发电增长21%,太阳能发电量增长6.9%。
总结一下积极的信号可以概括为三个“明显”:3月以来明显回升、复工复产明显加快、产业升级明显提速。
问题3:您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多少?
答:上周,中央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提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一系列目标。
四川的“两会”还没有召开,相信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这个目标,一旦目标确定之后,全省上下会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努力实现既定目标。
四川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曾俊林答四川发布记者问
问题1: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我们2020年一季度原定的发展目标是多少?
答: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可能有些部门制订了目标,但是制定的具体结果我们不掌握。
问题2:如果保持目前对疫情的控制力度,大概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发展水平?
答: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传播速度最快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它造成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在出现这么大的变化之后,还用常规的眼光和以前相比,这个意义不是很大。从1-3月的情况可以看出,尽管受疫情影响冲击较大,但是我们的发展势头在逐步向好,整个经济在逐步回暖,经济社会的秩序在加快恢复。我想,未来恢复的态势和力度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快。
问题3:四川外贸进出口总体保持稳定,其中品类有哪些变化?
答:在发布稿中一片“绿色”的数据里面,外贸比较亮眼,逆势增长10%以上,而且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几年以来,四川的进出口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增速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四川对外贸易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四川外贸一季度不仅实现了速度增长,而且结构也有所改善,从市场结构看,排第一的已经是东盟,其次是美国,第三是欧盟;从商品结构看,集成电路进出口占46.5%;从贸易结构来看,加工贸易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了63.6%。尽管四川对外贸易实现了逆势增长,但是当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外部环境在趋紧,传导波及到四川还有一个滞后性,所以说四川外贸持续快速增长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四川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曾俊林答证券日报记者问
问题1: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很多企业的利润减少甚至是亏损的,您提到3月份以来整体经济有所好转,那么您如何看待接下来企业生产经营的趋势?
答:1-2月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9%,3月份利润的下降幅度应该有所收窄,和整体经济的趋势一致。我想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大环境不断巩固,企业生产会加快恢复,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已经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疏解企业困难的政策措施,政策效益已经显现。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根据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发展,在今后还将相继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疏解企业困难的政策。我想在这些政策效应的推动下,在我们工作力度的对冲下,企业生产会明显回暖,企业的效益会明显回升,我们有这个信心。
问题2:您认为哪些行业的企业会在疫情好转的形势下率先恢复?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很大,已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认为适应新的变化的企业会快速复苏,还是那句话:疫情之下,有“危”也有“机”,谁能够抓住这种变化,就可能赢得快速发展。就像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电商快速发展,新冠疫情之后,抓住这个变化、顺应这个变化的企业会有大的发展,会有迅速的回暖和复苏。
四川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曾俊林答四川工人日报记者问
问题1:请问一下曾总,四川现在有“5+1”产业体系,这次疫情对这些产业造成的冲击如何?哪些产业的冲击最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答:“5+1”产业,即五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5+1”重点产业是四川省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石,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9年四川“5+1”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GDP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一季度以来,新冠疫情对其造成了很大的冲击,“5+1”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但与整个工业下降0.9%比起来,下降幅度更小,表明疫情对“5+1”行业的影响小于对整个工业的冲击。就其内部来说,冲击的影响不均衡。一季度数据显示,五个支柱产业中,两升三降。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增长10.1%,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先进材料产业实现小幅增长,增长1.8%。其它三个支柱产业,不同程度出现下降。其中,装备制造业下降幅度较大,增加值同比下降5.4%,但是装备制造业内部有很多亮点,比如轨道交通实现了增长、智能装备实现增长;食品饮料产业小幅下降,同比下降0.4%;能源化工产业明显放缓,增加值同比下降3.9%,其中节能环保下降0.8%,清洁能源下降1.3%,绿色化工下降2.8%。从数字经济来看,目前在统计上、核算上还在不断地探索完善。我们知道,数字经济一般包括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我们目前掌握数据的是数字经济的核心部分,数字产业化方面,用专业的话来说,就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数字经济的直接组成部分以它为主,这个行业的增加值在一季度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在整个经济下滑3%的情况下,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表明数字经济有一个逆势上涨的态势。
通过我们的分析和调研发现,虽然五大支柱行业的降幅和冲击小于整个平均水平,但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能利用率不高,一季度,五大支柱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低于正常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二是需求订单不足;三是财务状况不好,1-2月,五大支柱产业资产负债率比规上工业平均水平要高,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比规上工业平均水平高,企业资金压力较大。
问题2:疫情带来了很多新的模式,在新机遇与新挑战中哪些产业能得到快速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前面一个记者的问题里应该有所回答。疫情让有些行业有井喷的发展,例如数字经济、网上办公等都实现了快速成长。我相信这些行业由于顺应了疫情带来的变化,今后会有很好的发展态势。
问题3:今年一季度四川外贸数据比较亮眼,请问怎么看其背后的原因?
答:一季度四川外贸不仅实现了速度的增长,结构也有所调整,主要还是由于四川近年来外贸发展基础及营商环境较好。可能相关部门会有更加透彻细致的具体分析,如有需要我们可以联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