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熊建中答四川日报—川报观察记者:
问题: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在关注“量”的突破的同时更关注“质”的推进,刚才发言人提到,去年全省GDP突破4万亿,这个“4万亿”的含金量怎么样?它的“质”感如何?
答:2018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了4万亿,达到40678.13亿元,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在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的同时经济质量提升,主要体现在: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从2017年的11.6:38.7:49.7调整为2018年的10.9:37.7:51.4,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达到了51.4%,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内部结构调整。2018年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1.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31.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的成效。在去产能方面,加快淘汰钢铁、煤炭等落后产能,1-11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4.6倍。去库存方面,主要是推进租购并举,增加土地供应,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12.3%。去杠杆方面,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的负债率为56.7%,比上年同期降低了1.7个百分点。工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同比缩短0.7天。降成本方面,1-11月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3.7元,同比降低0.3元。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成本费用增长8.5%,增速为近三年同期最低。
四是新动能培育在加快发展。新产业方面,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6%,增速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5.3个百分点。新产品方面,太阳能电池增长110.3%,锂离子电池增长56.9%,智能手机增长41.7%,城市轨道车辆增长33.1%。新业态方面,限额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速已经连续19个月保持在30%以上,占限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达12%,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同时绿色发展稳步推进,新能源增长较快,生物质发电增长53.1%,风力发电增长39.8%,太阳能发电增长18.5%,垃圾焚烧发电增长17.7%,初步统计2018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4%左右。
五是三大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地方一般预算公共收入3910.9亿元,比上年增长9.3%;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402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2个百分点;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16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1元,增长9%,在总量扩大的同时,经济增长质量也在提高。谢谢!
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熊建中答四川日报—川报观察记者:
问题:2018年GDP除了4万亿这个数字外,我们还有哪些值得特别关注?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50%,这对四川来说是首次,这对四川经济意味着什么?
答:2018年四川经济发展中最大的特征是4万亿,刚刚闭幕的全省两会上尹力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预计2018年全省GDP总量突破4万亿,增长8%。
4万亿是2018年四川经济发展最大的特征,在4万亿中,服务业比重第一次超过了50%,服务业总量第一次超过了2万亿。刚才我们已经说到了,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是20928.75亿元,超过2万亿。
服务业这个总量相当于2011年全年四川的经济总量。我们说四川经济突破4万亿,这个数据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从经济总量来讲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台阶。为什么这样说?从新中国成立到2007年,四川经济跨上第一个万亿台阶,用了58年时间,2007年全省经济总量是10562.4亿元。第二个万亿台阶是4年以后的2011年,2011年迈上2万亿台阶,达到21026.7亿元。第三个万亿台阶又用了四年时间,到2015年迈上3万亿台阶,达到30053.1亿元。从2015年到2018年,用了3年时间跨上第四个万亿台阶。前面58年,中间两个四年分别上两个万亿台阶,到之后的用三年跨上4万亿的台阶,是非常了不起的。
2018年成为四川经济发展史上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我们跨上了4万亿台阶。4万亿中又有一个重大的标志,就是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50%,这在四川经济发展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2018年一年4万亿的经济总量相当于1978年到2002年25年经济总量的总和。4万亿按照每年的日历时间365天计算,意味着每天创造的经济总量超过了100亿,1978年全省经济总量是184.6亿,一天的经济总量超过了1978年半年的经济总量。
4万亿,还意味着四川经济在全国的经济大省地位更加坚固。2017年,全国超过4万亿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5个,四川经济总量36980.2亿元。2018年全国各省的数据都在陆续发布,四川是2018年新迈上4万亿的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6位,在全国经济大省的地位更加巩固。
四川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其重大意义就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超过50%。根据三次产业的情况测算,2018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假设到3万亿到4万亿中间,增量的1万亿,服务业对1万亿经济增加的贡献率是72.4%,这意味着服务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可能还会进一步提升。
同时,在4万亿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更加明显。初步测算,2018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6.5%,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7%,货物和服务净流出贡献率2.8%,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在“三驾马车”中占了一半以上。
4万亿,“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加快形成,2018年四川人均GDP达到48800多元,比2017年增加4200多元,人均GDP与全国平均相比提高0.2个百分点。除成都市经济总量已过万亿,绵阳已超2千亿以外,2018年新增了德阳、宜宾、南充三个2000亿市。总体上我们实现了2018年经济总量、质量、水平共同提升。谢谢!
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熊建中答四川工人日报记者:
问题:之前我们都是连续四年上一个万亿台阶,现在实现了“加速度”,我想问一下这个“加速度”的动力在哪里?
答:四川经济用3年时间提升到4万亿,比前面上3万亿台阶和上2万亿台阶快了一年,加速主要体现在:
一是从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来讲,2018年四川第一产业增长3.6%,第二产业增长7.5%,第三产业增长9.4%,第三产业增速高于前两个产业,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发展是最快的。因此产业方面是服务业发展在不断加快,而服务业增长9.4%主要是前几年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发展较快带动其较快增长。
二是从超过4万亿的时间序列来看,四川第一个万亿台阶用了58年,后面的2万亿、3万亿各用了4年时间,4万亿用了3年时间,第一个台阶多个省都用了五十年左右,广东、江苏、山东上第二个台阶比四川快了1年,只用了3年时间,我们用了4年时间,江苏从2万亿到3万亿只用了2年时间,这个时间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和地区经济结构相关。四川的发展,3万亿到4万亿时间用了3年时间主要“加速度”是在服务业。
三是从四川近几年的经济结构来讲,除了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在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速度。特别是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步伐在加快。2018年工业的增长总体上很平稳,虽然月度之间工业有所波动,但波动非常小,工业的稳定增长对经济的稳定增长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回顾2018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8.2%,上半年经济增长8.2%,前三季度经济增长8.1%,全年经济增长8%,总体是稳定的。稳定增长的这个过程,除了服务业较快增长以外,工业的增长对经济的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以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大环境下,四川经济保持了稳定较快的增长,推动了四川经济从3万亿到4万亿用3年就跨了一个台阶,并且3万亿到4万亿,它的基数也提高了,同等的增长速度带来的总量扩大也不一样。谢谢!
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熊建中答四川日报—川报观察记者:
问题:我想请问一下去年城镇化的数据怎样?全省去年有多少农业人口转移进入城市?
答:城镇化最终的数据我们还没有正式审定,目前初步情况看,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四川的人口和城镇化也在平稳较快推进。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341万,比上年末增加39万人,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超过52%,初步计算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
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经济形势时也提到人口的增长。四川的人口问题,除了刚才说的常住人口增加39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有所降低。2018年四川人口出生率是11.05‰,比2017年降低了0.21个千分点,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4.04‰,比上年降低0.19个千分点。
当前人口政策有所放宽,特别是二孩政策,2018年在生育领域有一个大的特征,就是二孩比重比一孩比重高,一孩比重是占45%,二孩比重占47%,三孩比重占7.8%,二孩比重第一次超过了一孩比重。
四川人口的特征,除了你刚才说到城镇化的问题,还有老龄化的问题。2018年,四川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4.2%。联合国的标准,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称为老龄化国家,四川超过了14%,人口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同时,城镇化的推进重点是15-60岁这个区间的人口,人口流动主要是青壮年的流动,青壮年的流动2018年也在加快,所以2018年城镇化的进程应当说保持稳定较快的发展。谢谢!
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熊建中答中新社记者:
问题:我在这一组数据当中关注到四川2018年实现了外贸进出口总额5000多亿元,我想问一下外贸进出口总额对于GDP的意义在哪里?以及今年它会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答:你好!2018年,四川坚持推进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建设,高质量地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构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四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9%,出口增长31.4%,确实非常快。其中出口增长幅度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位。
第一是外贸的规模超过了历史,外贸进出口5947.9亿元,按美元计算超过了2014年的702亿美元,总量居全国第10位,比上年提升了1位。
第二是进出口总额保持在20%以上的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增长29.2%,进出口总额增速次于黑龙江居第2位,出口额增长31.4%,增速居全国第1位。
第三是主要是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为主,出口贸易和加工贸易进出口5168.7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86.9%。
第四是外贸出口主要是以外资企业为主。2018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893.1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65.5%,对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3%,拉动了外贸进出口增长16.4个百分点。
第五是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机电产品仍然是外贸出口的主要商品,全年机电商品进出口5034.6亿元,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84.6%,比上年增长31.9%。
第六是美国、东盟、欧盟是对外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是四川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8年和美国的贸易额达到1497.2亿元,占全省对外贸易的1/4,比上年增长33.9%。与东盟的贸易额1121.7亿元,占18.9%。
第七是关注中美贸易对进出口的影响,根据2018年我局对27户对美出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研来看,23户企业有不同程度受到增加关税的影响,虽然四川在中美征税清单中涉及到的进出口比重较小,直接影响有限,但它影响的机制通过价格、汇率、产业链以及预期等发生了间接影响,而且对生产、需求、就业各方面均有影响,所以对2019年的影响还在观察之中。
从大方向来说,我们认为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在不断增强,转型发展,特别是新动能的培育在增强,所以对后一步的影响应当仍然是有限的。谢谢!
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熊建中答四川日报—川报观察记者:
问题:有专家说基数越来越大,意味着以后每次跨越万亿的时间越来越短,有专家预测下一个台阶可能会在2021年,您赞同他这个说法吗?你刚才说了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50%,但今年我们也注意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被提得非常重,是不是意味着未来我们的支撑会长期存在服务业与制造业并驾齐驱的态势?
答:上4万亿的台阶用了3年时间,社会上有人认为再上5万亿的台阶会在2021年,也就是说再用3年时间。当然,我们也希望通过全川人民的努力工作用3年时间再上一个台阶,或者用2年的时间再上一个台阶,我们加快推动四川经济强省的建设步伐,这是我们所希冀的。但是从趋势来说,2018年我们上4万亿台阶,对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中长期经济增长的趋势判断时要考虑几个方面因素。
从政策层面,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2018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四川经济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思想,明确提出2019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同时也要看到,2018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外部挑战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是国际经济环境稳中有变,全球经济总体上呈现缓慢复苏的发展态势,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变数在加大,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昨天再次下调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至3.5%,比上年10月份的预期下调了0.2个百分点,总体判断是世界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在上升。
二是关于中国经济,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未来的基本经济走势,国内经济总体运行呈现了稳中有变、稳中有忧的发展态势,2018年全国短期经济波动有所增大,部分企业的经营困难增多,一些领域不确定性有所增大,长期积累的风险忧患有所暴露,外部的贸易争端和冲突影响逐步显现。2018年中国经济呈现了逐季走低的基本趋势,一季度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5%,四季度增长6.4%,中国经济短期增速有所趋缓。
三是四川经济短期下行的压力在明显加大。四川经济2018年一季度增长8.2%,上半年增长8.2%,前三季度增长8.1%,全年增长8%,如果按季度算,后两个季度明显在降低,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点已经低于8%,这就表示四川和全国一样,短期的经济下行压力非常明显。
总的来看,四川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在同步增强,而且中长期经济平稳增长的趋势明显,从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这个时间来看,或者五年、八年、十年时间来看经济走势,四川经济会是一个平稳的走势。
刚才已经说到四川基本形成二三产业双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也就是说四川经济的增长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双主导的格局下,我们还面临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补短板的力度。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和全面创新改革,打好脱贫攻坚战等政策机遇和有利条件。省委省政府坚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扩大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坚持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全省人民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信心和决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尽管面临这样一个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经济环境,但是我们面临着机遇,也有推动全省经济稳定增长的信心,2019年全省经济仍然将保持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按照这样的中长期平稳增长趋势,和2019年总体稳定的趋势,我们也有信心再用3年推动四川经济总量再上一个万亿台阶。
关于双产业主导问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意味着未来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还会进一步提升,在未来的几年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仍然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今年年初确定2019年全年预期的时候,确定了全年经济增长7.5%的预期,其中第一产业3.5%,第二产业7.5%,第三产业9%,三次产业对7.5%经济预期的支撑主要也在二三产业,三次产业的增长预期,已经能够支撑经济增长7.5%的预期,所以未来仍是二三产业双主导的一个发展格局。
第三个问题,你提到了制造业。四川经济有几个短板,第一是基础设施,第二是制造业,三是脱贫攻坚。因为我们贫困面比较大,脱贫任务比较艰巨。制造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仍然是一个补短板的重点,2018年制造业投资增长较慢,且增速比上年明显降低,这对制造业未来发展后劲的影响是明显的。所以2019年对制造业工作的力度必然会进一步加大,而制造业在今后四川经济的中长期发展中必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谢谢!
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熊建中答新华社记者:
问题:刚才熊总经济师谈到了四川的人口出生率和老龄人口的比例,我想问一下2018年老龄人口抚养比大概是多少?你对今后四川老龄化的趋势怎么判断?对有关方面有什么政策建议?谢谢!
答:人口问题是我们做经济工作社会工作关注的热点。你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我省进入老龄型社会,老龄人口抚养比是多少,2018年社会的抚养人口比例的数据我还没有得到,但是以往常规年度是1.4左右,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抚养人口要超过1。按照这个趋势,2018年虽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所降低,但是进入老龄型社会老龄人口在增加。国家现在对人口,特别是生育政策调整以后,放开人口的相关政策。刚才也说到了2018年常住人口的增长情况和自然增长的情况,未来短期内我们认为老龄化的程度还会进一步加深。
就当前而言,人口出生率不仅是四川,全国范围内都在降低,都是低出生的基本态势。从人口基本结构来判断,今后几年短期内老龄化程度应该会进一步加深。人口问题和经济问题密切相关,有很多专家对劳动力和总人口规模,对未来中长期都作了判断,我们认为目前人口红利对经济影响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未来几年可能这个矛盾和老龄社会一样会进一步加深。
对人口政策,很多专家都提了很多的建议,四川对人口工作也做了很多工作。四川对一些区域进行了大的调整,包括已出生的人口,比如过去在民族地区出生政策要松一些,要放得宽一些。出生率降低应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问题,在经济水平提高、经济生活的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以后,人口出生率可能会增长,这是发展不同阶段的问题。
我们最大的政策建议,就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动能的培育,通过新动能的创新创造带动经济的稳定增长。也就是说,我们在人口红利进一步降低的大环境下,要用增强新动能发展的来弥补人口红利降低,推动经济的稳步增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