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 热点问答
热点问答
问:为什么 CPI 与部分公众感受不一致?
发布时间:2025-05-20 来源:《统计热点问题解读》

答:感知差异在许多统计指标中都存在,各国皆面临同样的问题。产生差异的原因很多,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个体与总体、部分与全部的差异

CPI 是一个综合统计指标,从影响人群看,既包括城镇居民,也包括农村居民;既包括高收入者,也包括低收入者;既包括东部地区居民,也包括西部地区居民。每个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不同、所处地区不同,对反映总体的 CPI 的感受也会有差异。从统计内容看, CPI 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等八大类、268个基本分类,共计约60万个规格品,其中既有价格上涨的商品,也有价格下降的商品。每个消费者感受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通常为这些规格品中的一部分,若仅用个体对部分商品价格的感受,与反映综合水平的 CPI 比较,必然会感觉到差异。

二是感知度的差异

消费感受和消费频率会影响消费者的感知度。一般来说,消费者对价格上涨更为排斥,因此对于物价上涨的感受比物价下跌更深。对于自己经常消费的商品或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动感受更为明显,如更易于感觉到猪肉、鸡蛋、鲜菜、鲜果等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对于不经常消费的商品和服务,如汽车、手机、家用电器、飞机票等,即使价格下降幅度较大,个人感受也并不明显。

三是对比时间的差异

CPI 主要公布的是环比和同比指数,对比时间分别为上月和上年同月。一般来说,消费者对近期价格变动比较敏感,更侧重于短期环比变化。而经济分析中通常采用同比变化,由于对比时间跨度为一年,且同比会受到上年同期基数的影响,走势上与环比存在差异,与人们关于近期价格变动的感受就会存在不同。

四是价格指数与绝对价格的差异

价格指数是反映价格变动的相对数,绝对价格高并不意味指数涨幅也高,人们对绝对价格的感受不同于指数涨幅。例如, A 地猪肉价格由每斤10元涨至20元,涨幅是100%; B 地猪肉价格由每斤15元涨至25元,幅是66.7%。虽然 B 地的猪肉价格高于 A 地,但价格涨幅却是 A 地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