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防、拼、创”四字策略,牢牢稳住“三农”基本盘。二季度农业经济主要指标增长好于一季度,上半年农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好于预期的发展态势。
一、上半年农业经济总体情况
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77.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较一季度回升1.0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5.5%,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回升幅度明显、追赶发展超过预期。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同比增长4.2%,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从结构看:农业产值增长5.7%、林业产值增长4.0%、牧业产值增长2.8%、渔业产值增长3.2%,农业、畜牧业产值增速较一季度回升,渔业、林业产值增速略有回落、基本稳定。
二、上半年农业生产主要特点
(一)播种面积增长带动产量增加
一是耕地保护播面提高。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持续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推广低质低效经果林腾田上坡、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提升了土地利用水平。小麦、油菜籽播种面积延续增长势头,蔬菜种植积极性仍然很高,茶园、果园生产基础较好,全市夏粮播种面积141.9万亩,同比增长0.5%,增速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小春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9.05万亩,同比增长6.8%。
二是气候适宜单产提升。今年全市小春粮油作物生产期间气象条件较好,全市夏粮产量达到40.8万吨,同比增长4.1%,单产达287.3公斤/亩,增长3.4%;主要经济作物增产,全市冬油菜籽产量22.28万吨,同比增长10.5%;小春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9.61万吨,同比增长5.1%;茶叶、药材、水果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2%、7.1%和6.4%。
(二)稳产保价措施稳定畜禽生产
一是生猪出栏保持增长,存栏总体稳定。为巩固生猪恢复生产成果,印发《巴中市2023年稳定生猪产能九条措施》,适时调整国、省、市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稳定规模养殖场保有量在800个以上。指导养殖户饲养高产母猪,稳定存栏能繁母猪数量,取得了良好效果。上半年全市出栏生猪167.83万头,同比增长2.5%,较一季度提升1.4个百分点;猪肉产量12.71万吨,增长3.6%,较一季度提升2.1个百分点。二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206.73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20.87万头。
二是牛羊生产保持稳定,存出栏双增长。全市实施“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成效持续显现。上半年,全市牛出栏9.69万头,同比增长3.3%;羊出栏41.1万头,同比增长2.8%。二季度末,全市牛存栏43.08万头,同比增长1.4%;羊存栏69.14万只,同比增长3.9%。
三是家禽生产稳步发展,禽肉禽蛋产量增加。上半年,全市家禽出栏530.76万只,同比增长0.8%;禽肉产量0.78万吨,增长0.8%;禽蛋产量4.68万吨,增长5.9%。
(三)特色水产品稳步发展
全市大宗水产品生产有序推进,进入夏季,天气逐渐炎热,小龙虾、螃蟹等特种水产品迎来消费旺季。据水产部门统计,上半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18.04万亩;水产品产量3.33万吨,同比增长3.1%,其中,虾蟹类增长最快,同比增长5.0%。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主要畜禽价格下跌
一是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据行业主管部门调度,二季度,全市生猪收购均价由一季度15.46元/千克下跌至14.48元/千克,今年累计下跌增速由19.5%扩大到24.6%,全市猪粮比由4.98:1降低到4.67:1,盈亏平衡点差距进一步拉大,养殖户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二是肉牛价格快速走低。今年来,肉牛养殖经历“由盈入亏”转变,年初肉牛出栏价格保持在36元/千克常态化水平,受进口牛肉冲击国内市场、猪肉价格较低影响牛肉购买人群等因素影响,3月肉牛价格开始快速回落,目前26元/千克的价格已明显低于盈亏平衡点,亏损现象在肉牛养殖户中蔓延。
(二)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不牢
上半年,全市蔬菜、中药材产值对农林牧渔总产值贡献率为17.9%,拉动总产值增长0.8个百分点。但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全市耕地面积较“二调”耕地面积减少101.02万亩,对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要求,耕地面积减少不利于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扩大种植,渔业产业发展也受到限制,耕地面积下降对农作物种植的不利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链盈亏互补
一是加强对特色畜产品养殖的扶持力度,打造生猪、肉牛产业链一体化的本地龙头企业,形成集养殖、屠宰和肉食品精细深加工以及冷链运输、零售等业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二是科学规划生猪、肉牛养殖布局,加强产销规划衔接。通过企业屠宰端、深加工端、零售端等产业链创造效益,进行利润转移,对企业养殖端进行“补血”,形成产业链盈亏互补,缓解养殖端的经营压力。
(二)强化市场监测预警,科学引导生产规划
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监测点,加强对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监测,及时发布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引导种养殖户了解和掌握市场规律,合理调整种养殖计划,科学指导农事生产。
(三)加强耕地整治管理,抓好大春田间管理
大春生产中要继续抓好耕地撂荒治理,防止耕地“非粮化”,减少轮歇地,复耕撂荒地,落实好大春播种面积和各项增产技术措施,确保种植业增产增收。全力落实“菜篮子”工程,采取间作套作等,稳定蔬菜种植面积,丰富蔬菜品种,力争蔬菜产量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