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江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坚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先行市,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02.95亿元,同比增长4.6%。
一、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2023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76.74亿元,同比增长4.6%(按可比价计算,下同)。
(一)农业生产稳定
1、粮油作物面积增加,产量保持稳步增长。全市小春粮食播种面积35.17万亩,同比增长1.5%,产量7.83万吨,增长2.7%;小春油料同比增长3.5%。
2、经济作物供给充裕,果蔬产业发展趋好。上半年,全市蔬菜产量132.77万吨,同比增长5.5%;小春园林水果产量9.04万吨,增长7.0%。
3、畜牧业生产稳定,生猪出栏加速发展。上半年,全市牛、羊同比分别增长1.1%和6.0%;生猪出栏126.63万头,增长3.0%;禽出栏1同比下降0.2%。
4、渔业结构持续优化,特色水产加快发展。上半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7.10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虾蟹类0.77万吨,增长18.0%,产量占比达10.8%,较去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二)农村经济提质增效
1、对GDP拉动加大。上半年,全市一产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0.6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22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12.0%。
2、一产业投资加快。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44个,投资额实际完成31.24亿元,同比增长29.5%,较去年同期提高12.6个百分点。
3、产业发展多元化。上半年,从产业结构看,全市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46.4:7.7:32.3:10.6:3.0。其中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较去年同期分别扩大0.7个、0.6个、0.1个百分点,种植业、畜牧业占比分别缩减0.9、0.5个百分点,农村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
二、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殖户出栏亏损
去年1季度生猪价格低迷,最低至11.9元/公斤,猪粮价比处于3.8:1,位于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4月生猪价格持续上扬,至7月超过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猪粮价比7.7:1;10月价格至最高28.8元/公斤,猪粮价比9.7:1,位于过度上涨三级预警区间;10月后生猪价格开始下跌,春节黄金消费期也未能止住下跌势头,跌至目前仅13.8元/公斤,而粮食(玉米)价格持续走高,至目前达3260元/吨,同比上涨10.5%,猪粮价比4.2:1。粮食价格高位运行,生猪价格低迷,养殖户每出栏1头生猪将亏损300-400元,如果后续生猪价格仍持续低位运行,养殖户将持谨慎观望态度,养殖积极性不高。
(二)干旱天气仍在持续,可能影响大春生产
自去夏以来,全市持续干旱,造成中高台位土壤墒情偏差,虽然4月下旬降雨旱情得到缓解,但至今夏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对大春生产造成影响。一是影响水稻的移栽进度,全市水稻常年的移栽期从4月上旬开始,5月中旬结束,但由于稻田蓄水偏少,移栽推迟或改种;二是对中高台位春玉米影响较大,春玉米处于苗期至拔节期阶段,中高台位土的春玉米长势偏差。
(三)农资价格上涨,推高农业生产成本
据农业部门数据监测显示:国产复合肥同比上涨5.3%,普通过磷酸钙同比上涨9.1%,碳酸氢铵同比上涨12.9%,蛋鸡配合饲料同比上涨15.6%,育肥猪配合饲料同比上涨14.0%,农膜价格基本持平。农资价格上涨,导致种、养殖成本提高,挤占农业生产利润空间,种、养殖比较效益降低,一定程度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抗旱保大春,多举措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一是搭建水资源调配网络主骨架。以向家坝灌区、长征渠和引大济岷“一灌区两工程”为依托,提前谋划内江骨干水网空间布局,主动融入全省“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加快搭建水资源调配网络主骨架。二是加强排灌设施维护。对全市提灌站进行拉网式排查,对设备陈旧、带病运行的提灌站进行维修改造,确保满足农田灌溉用水需求。三是强化抗旱指导服务。组织各种形式的抗旱减灾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抗旱保栽,因地制宜抓好“以旱制旱”“以调制旱”等抗旱技术措施的落实。四是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及时从小河、小溪中提水蓄存,合理分配使用水源,扩大灌溉面积。
(二)加强政策扶持,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做好生猪政策扶持,巩固生猪生产恢复成果,落实到位各项扶持政策,确保相关惠农政策的连续与稳定性,以此保障畜牧业及生猪产业的健康、平稳、有序发展。完善并全面施行生猪产能的监测预警和调控机制,引导业主及时响应生猪生产调控机制,保障能繁母猪存栏在“绿色区间”安全运行;通过政府相关平台实现生产、价格数据共享,通过畅通市场信息来做好养殖引导,抵御养殖风险。优化生猪产业结构,提高“内江黑猪”占比,鼓励和培育龙头企业在“内江黑猪”产业链上全面布局,做好下游产业链的配套和延伸,加快现代化、标准化建设,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大农资补贴,加强惠农政策的执行力
一是加大对农资的价格补贴,以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升种、养殖积极性;二是加大惠农政策的执行力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支农资金的投入;三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强化执法检查,严防假冒低质农资坑农害农;四是大力推广科学实用新技术,提高单产降低成本;五是大力示范推广优质品种和包括种植、养殖等在内的新技术,不断提高比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