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特色产业稳定发展 农村经济持续增长—2022年甘孜州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日期:2023-03-08 10:17 来源:甘孜州统计局
【字体:

2022年,全州面对疫情、旱情、震情叠加的困难局面,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思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粮经统筹协调发展,全力高效推动“三江六带”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和牦牛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实施,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迅猛,农村经济平稳运行。

一、农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全州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84.24亿元,增长4.2%,对GDP的贡献率达22.8%,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实现总产值127.46亿元,增长4.3%。低于全省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高于第21位成都市0.7个百分点;低于阿坝州0.2个百分点。

从结构看:农业产值52.32亿元,增长5.1%,占总产值41.0%;林业产值3.0亿元,增长28.3%,占总产值2.3%;牧业产值70.53亿元,增长4.2%,占总产值55.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62亿元,增长9.5%,占总产值1.3%;畜牧业的发展,对农业总产值保持增长起到支撑作用。

从县(市)看:增速高于全州平均水平的有9个县。其中,增速居前三位的县是理塘县、康定市、德格县,增速分别为5.3%、5.1%、4.8%;后三位的县是乡城县、泸定县、巴塘县,增速分别为4.1%、4.1%、4.0%。

二、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

(一)全面夯实粮食安全和菜篮子自保根基。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耕地保护“长牙齿”的硬措施,完善粮食生产各类惠农政策,大力发展青稞特种口粮,粮食播面达103.5万亩,同比增长0.6%,粮食产量达到23.1万吨,同比下降0.9%。二是全力落实“菜篮子”自给保供工程,稳定蔬菜种植面积,合理安排茬口,切实提高蔬菜产量,提高蔬菜自给能力。种植油菜11.46万亩,同比下降0.5%,产量1.89万吨,速度与去年持平;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2.55万亩,增长1.7%,产量44.42万吨,增长0.1%;中药材播面5.55万亩,增长15.2%,产量0.38万吨,同比下降1.4%;水果产量为23307吨,增长12.7%;新增饲草种植面积10.08万亩,增长6.9倍。

(二)林业产值快速发展。全州聚焦“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绿色产业”为主线,全年完成营造林63.84万亩,森林覆盖率35.14%,育种育苗47.86公顷,造林面积3117公顷,成幼林管理6066.67公顷,零星植树189.75万株,木材采伐4.63万立方米,林产品采集1892吨,受高温干旱影响,林产品产量略有下降,在价格的拉动下,林业产值增长28.3%,林业产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向好局面。

(三)畜牧业生产稳中有降。一是畜牧业出栏两增两降,猪牛羊出栏108.23万头(只),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生猪出栏22.89万头,增长3.7%;牛出栏53.44万头,增长3.8%;羊出栏31.89万只,下降8.0%;禽出栏23.15万只,下降2.3%;二是肉类总产量89081吨,增长2.6%。其中:猪肉产量16504吨,增长4.4%;牛肉产量67005吨,增长3.4%;羊肉产量5859吨,下降11.0%;禽肉产量345吨,增长0.7%。牛奶产量110494吨,下降1.6%;禽蛋产量706吨,下降0.9%。

三、第一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全州着力打造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全力构建“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农牧并重、种养循环、绿色生态、高质高效”现代农业体系,扎实有序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5%,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高于全社会投资2.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0.5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投资增长4.3%;林业投资增长10.5%;畜牧业投资增长98.2%。第一产业投资项目162个,同比增长15.7%,其中,新开工项目104个,同比增长55.2%,项目总规模同比增长54.5%。农牧业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农业产业发展后劲较足。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特色产业发展难度大。受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政策限制,部分县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落地困难,油菜、蔬菜等特色产业持续扩面难度增加。

(二)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周期长、风险高。加之受农资价格上涨,部分县市野生动物破坏严重等因素影响,导致种粮“入不敷出”,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多数农户更倾向于外出务工。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和“田长制”责任体系,持续巩固耕地撂荒整治成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动员农户做好春耕备耕,做好农业生产物质储备调运、农业机具维修检修、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服务指导等工作,加强农业生产防灾救灾保障,健全农作物病害监测预警防治,全面夯实丰收基础。

(二)紧紧围绕“牦牛产业集群”建设和藏香猪产业发展,用好资源禀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牦牛良种繁育基地、优质饲草基地、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全面落实藏猪产业推进方案,做大基地、做深加工、做优品牌,形成“保、产、加、销、旅”融合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畜牧产业转型发展。

(三)认真贯彻落实乡村统计“六条措施”,建立健全乡村统计联系会议制度,着力解决统计基层基础薄弱、人员力量与调查任务不匹配和源头数据不全面、不完整、不精确等突出问题,每季度定期会同相关涉农部门对统计数据进行会商,共同督促指导基层开展统计工作,共同开展调查研究,共同审核评估统计数据,着力提高依法统计意识和业务水平。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