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国际形势变数增多、居民消费意愿降低、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等复杂形势,全市上下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消费市场呈现急降缓升趋于平稳的走势。全年宜宾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0.0亿元,同比增速为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2、0.1个百分点;其中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0.2%,高于城镇0.3个百分点。
图1 2021年2月-2022年12月全省、全市社消零累计增长情况(%)
一、市场运行止跌回升
从指标走势来看,年初由于疫情好转,使得消费恢复有所加快,形成了年内最高点。社消零增速从2月(当月增幅5.8%)起连续下滑,4月(当月增幅-5%)降至低点,5月起市场逐渐回暖,6月(当月增幅2.5%)起转负为正,但受突发事件“9.3”输入性疫情的影响,9月当月社消零同比下降7.2%,为今年以来月度最低,四季度社消零当月增幅逐月上升,由10月的-3.2%,上升至12月的1.0%。
图2 2022年2月-2022年12月全省、全市社消零当月增长情况(%)
(一)龙头企业经营形势较好
全市零售额五十强企业集中于百货零售、汽车4S店、成品油零售等行业,2022年合计实现零售额175.8亿元,同比增长18.3%,拉动限上社消零增长7.5个百分点。从单个企业经营情况看,36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其中有22家企业增幅超过20%,经营形势较好,为后续全市消费品市场回暖奠定基础。
(二)实物商品消费支撑较好
2022年我市实现商品零售1040.5亿元,同比增长0.3%;餐饮收入169.4亿元,同比下降1.9%,增速比商品零售低2.2个百分点。其中限上单位餐饮收入下降9.5%,低于限上商品零售13.1个百分点,餐饮消费受疫情冲击明显,实物商品消费仍是支撑社消零增长的主力军。
1.生活类商品增势最稳:2022年,限上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3.1%,拉动我市2022年限上社消零增长1.5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类和日用品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9.5亿元、0.5亿元,同比增长4.5%、87.4%,共拉动限上社消零增长0.2个百分点。
2.出行类商品表现各异:一是汽车类商品新旧动能转换明显。2022年,严峻的疫情形势导致部分车企停工停产,汽车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叠加物流阻碍使得供给端承压,汽车类零售额大幅下滑。我市限上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0.2%,仅拉动限上社消零增长0.04个百分点,较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7.8亿元,同比增长313.7%,拉动限上汽车零售额增长8.9个百分点,拉动限上社消零增长1.6个百分点。二是石油类商品贡献突出。2022年,受油价高位运行影响,限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2.2%,拉动全市限上社消零增速2.2个百分点。
3.部分商品类别增速出现波动。一是2022年受疫情防控新措施影响,中西药品类商品出现需求高峰。限额以上单位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长45.2%,拉动限上社消零增长1.5个百分点。二是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消费受地产周期下行拖累,下行压力大。限上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下降22.5%,降幅分别较一二三季度扩大9.5、7.9、3.3个百分点,全年呈持续扩大态势。限上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增长6.0%,较2021年下降27.2个百分点;限上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额同比增长3.9%,较2021年下降36.5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消费需求端恢复缓慢,企业经营风险上升
疫情期间,部分消费者收入减少,生活压力加大,消费更趋谨慎。据4季度批零住餐企业经营景气调查显示,仅有20%企业预计下季度商品销售额增速比本季度加快,仅有45%的企业对下季度经营状况预期乐观,仅有40%的企业对下季度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乐观。截止2022年末,全市限额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1.5%,偿债能力偏弱。部分重点企业零售额增速偏低,企业经营风险上升。总体看消费行业受到疫情持续的冲击,消费信心指数降至历史低点,无论是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都大幅减弱,不管是消费者和还是中小微企业业主都需要时间恢复信心。
(二)消费市场持续回升有诸多不确定性
2022年,受疫情扰动,住餐行业低位运行,全年营业额增速分别较2019年低25.9、19.3个百分点,与疫情前水平有较大差距。受房地产行业低迷的拖累,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累计增速从2月的19.8%,下滑至全年的3.9%,至年底也未出现好转迹象。尽管防控政策有调整,由于疫情态势的复杂性,短期内具有出行属性和聚集属性的行业持续复苏态势仍需观察,部分实体店铺经营压力增加,居民增收速度放缓、消费支出谨慎等问题依然存在,消费持续回稳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三)重点行业发展短板亟需关注
2022年,汽车消费受疫情扰动,尽管在燃油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等政策的刺激下,汽车类零售额仍旧增长乏力。而从烟酒类的销售额/零售额看,烟酒类共拉低限上批零行业销售额增速3.1个百分点,拉低限上社消零增速0.6个百分点。此外家电类全年零售额降幅持续扩大,拉低限上社消零增速1.5个百分点;整体看汽车类、烟酒类、家电类等行业发展短板值得关注。
三、工作建议
展望2023年,在低基数效应、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商品零售渠道多样化发展以及多项促消费政策落地等因素的推动下,未来消费大概率扭转疲软态势,实现持续恢复。尽管如此,消费市场运行的不确定、不稳定及不可控因素仍然较多,企稳回升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全市应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加速恢复消费市场活力,促进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应因地制宜挖掘消费潜力,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增加消费内循环动力。继续加大消费券发放渠道及覆盖面,加强消费券推广度、知晓率,不断巩固和加快重点消费的回升势头;打造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持续推动消费新增长点的形成。
(一)提振餐饮消费市场活力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居民餐饮消费需求不断回升,要重视提振餐饮消费市场,助力行业加快恢复。一是创新消费模式,鼓励餐饮企业数字化经营、社区化渗透、零售化发展,打造品牌消费,提速新型消费。二是打好促消费“组合拳”,例如发放餐饮消费券,举办各类美食节、厨艺大赛等,创新餐饮模式,丰富餐饮消费形式。三是促进旅游和餐饮的融合发展,疫情放开后旅游业迎来转机,要抓住这一时机,因地制宜打造文旅IP,擦亮宜宾特色餐饮名片,实现两者互惠共赢。
(二)深挖改善型居住消费需求
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下滑,居住类商品的刚性需求有所饱和,因此,要从改善型消费需求入手,激发居住类商品消费潜力。一是促进家电更新消费,举办家电下乡活动和以旧换新活动,引领绿色智能家电和节能改造家装的消费升级潮流。二是坚持惠民让利,通过发放专项补贴、举办家装展销会等方式促进居住类商品消费。三是鼓励社会集团消费,支持有条件的医院、高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和小微企业更新办公设备设施、装修办公场所,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三)抓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促增长
一是采用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专班负责、统计部门配合的模式,深入重点地区、重点企业,了解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靶向施策,努力解决企业经营的难点堵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二是针对汽车、烟酒等重点行业,认真分析其增长疲软的原因,引导汽车等大宗商品经营企业满额减价、打折让利,以“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激发消费活力,不断巩固和加快重点消费的回升势头。三是打造消费新场景新模式,通过打造“宜宾大夜市”、文旅展示、路演表演、网红直播等新模式加速聚集人气、商气,推动重点行业消费增长。
(四)积极抓好政策措施的落实
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商务厅、省财政厅2023年1月13日联合出台的《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政策》的相关精神,继续做好大宗商品升级消费补贴政策落地落实。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消费信贷支持,加快消费潜力释放,有效发挥居民消费信贷对消费增长的刺激作用。抓住重要消费节点,鼓励商贸企业、商家广泛开展线上业务,线上线下联动抢占消费新市场。继续实施税费减免优惠政策,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措施,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扩大信用贷款规模,减低企业经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