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 后续增长仍需发力—2022年上半年宜宾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日期:2022-08-05 16:19 来源:宜宾市统计局
【字体:

上半年,受疫情多发频发等因素影响,消费市场在前期受到较大冲击,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固,各项稳经济促消费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居民消费信心有所提升,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状况得到改善,显现出加快恢复态势。

一、商贸经济发展稳定向好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消零587.1亿元,总量居全省第5位;累计增长1.9%,居全省第8位,增速较1-5月提高0.1个百分点;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6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2.1%

1 2021年2月-2022年6月全省、全市社消零累计增速变化(%)

1.城乡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全市乡村市场实现社消零总额同比增长2.1%,高于城镇0.2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2.0%,较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2.商品零售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商品零售同比增长2.2%,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接触型、聚集型特征明显的餐饮消费增速偏低。在商品零售中:基本生活类商品平稳增长,粮油食品零售额在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增长4.8%。此外,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稳步增长。文化办公用品类、化妆品类、家具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6.6%7.8%14.1%

3.各区域消费市场差异化发展。分区县看,翠屏区实现社消零153.4亿元,同比增长1.9%;南溪区、叙州区、江安县共计实现社消零216.2亿元,同比增长1.9%;长宁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共实现社消零200.7亿元,同比增长1.8%;屏山县实现社消零16.8亿元,同比增长2.7%

二、消费市场回暖复苏

(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速回升

全市各区县加快落实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通过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多种形式开展市场促销,拉动消费效果明显。截至目前,全市第一期惠民消费券3300万,已共发放消费券1200万元,拉动消费9000多万元。16大类商品中有12类上半年零售额实现正增长,其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1%,中西药品类增长38.3%,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16.6%,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123.5%

(二)石油类商品支撑明显,汽车类商品零售回暖复苏

一是石油类商品拉动作用强。2022年以来成品油实现102跌,汽、柴油平均单价较同期上涨约2/升,在价格因素的助推下,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较快,对全市限上社消零支撑明显。6月限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1.7%1-6月累计增长17.1%

二是汽车类消费大幅回升。受新能源汽车下乡、汽车购置税减半、购车补贴等三重利好刺激,6月限上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3.7%,为半年来的最高增速,较疫情严重的4月增速(-18.9%)回升32.6个百分点,实现深V反转。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6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额1.1亿元,同比增长472.7%。新能源车消费占汽车消费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4%上升至17.4%,提高13个百分点,成为汽车消费复苏的有力支撑。

、工作建议

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且在全市一揽子稳经济促消费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的背景下,消费市场有望回暖复苏。

(一)推动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落实

确保每一项政策及时惠及符合条件的每一个市场主体。梳理困难企业的问题清单,对共性问题,要上升到政策层面,快速反应,精准施策;对个性问题,整合各方资源给予帮扶,渡过当下难关。加快推进支持小微商贸企业个体工商户恢复发展和促消费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对于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住宿餐饮等企业进行精准帮扶,加大减税降费范围和力度,提供资金周转优惠条件,增强稳岗政策支持力度等,助力其在从严防控背景下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确保全市消费品市场供应总体稳定,推动全市消费品市场加快恢复。

(二)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持续关注重点商贸企业经营动态,加强调研力度,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企业的急难忧盼问题,不断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为企业平稳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与有力保障。二是保持汽车消费补贴政策,继续做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标准规范。规范便利二手车交易,落实好二手车经销增值税优惠政策,简化二手车交易过户政策,让二手车交易更加便利、透明,促进汽车消费升级换代。打破品牌授权单一模式,鼓励发展共享型、节能型、社会化的汽车流通体系。三是抢抓下半年常规旅游旺季和节假日机遇,推动消费市场加快复苏。扩大消费券兑现覆盖范围,向中小零售住餐企业倾斜。

(三)有效发挥消费券和消费补贴刺激消费作用

消费券对刺激居民消费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大水漫灌式发放和同类别产品反复发放易抵消其作用效果。要制定精细化消费券发放策略,如采取初次使用者提高单券额度,累计使用较多、消费额度较大者加大补贴力度等措施,提高消费券的杠杆作用;继续推动家电、汽车等传统商品消费补贴同时,扩大商品补贴面,着力培养居民对消费升级类商品消费能力。

(四)继续抓好商贸企业入库纳统工作

以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为切入点,一是在年底、年中的名录库变动工作中,逐步淘汰营业收入不达限、经营不稳定的企业,加强部门合作,整合商务局、税务等部门数据资料,实现数据共享,及时将达标单位纳入动态培育库;二是积极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十四五时期转企升规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2191号的文件要求,做好个体经营户、限下单位转企升规工作,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商贸企业。三是在目前的限上单位中筛选一批增长潜力好,发展质量优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帮扶他们不断做大做强。四是结合全市茶叶、生猪、竹产业、水果、蔬菜等产业大市的特点,扶持、壮大一批涉农的批发、零售企业,将种养出来的产品优质优价销售出去,实现从等人上门主动出击的转变,让农业的金字招牌真正亮起来,为消费品市场后续增长增添动力。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