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散发多发的疫情冲击,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稳住“三农”基本盘。上半年,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9.0亿元,增长5.4%,农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1.4亿元,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110.3亿元,增长4.4%;林业产值17.6亿元,增长11.9%;畜牧业产值109.3亿元,增长5.3%;渔业产值18.0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2亿元,增长6.0%。林业、畜牧业产值增速较一季度回升,农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速略有回落、基本稳定,各行业协调均衡发展。
(一)主要农作物产量保持增长。今年,全市农业气候条件总体上适宜农作物生长,病虫害发生总体偏轻。全市小春粮食产量保持稳中略增,主要经济作物较快增长。全市小春粮食产量34.4万吨,增长2.1%。初步统计,全市油菜籽产量36.1万吨,增长4.6%;中草药材产量0.8万吨,增长8.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54.9万吨,增长6.1%;茶叶产量0.8万吨,增长10.4%。
(二)主导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全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粮油、茶叶、果蔬、生猪等主导产业发展,推进以富硒茶叶、特色果蔬、苎麻、中药材等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上半年,四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157.8亿元,占一产业总产值的61.8%。分产业看,粮油产值42.3亿元,增加3.6亿元;茶叶产值8.7亿元,增加1.6亿元;果蔬产值55.3亿元,增加3.3亿元;生猪产值51.5亿元,受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影响,生猪产值减少26.9亿元。
(三)猪牛羊禽出栏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222.0万头,增长6.8%,供给依然充裕;牛出栏19.7万头,增长9.6%;羊出栏61.6万只,增长4.9%;家禽出栏2844.2万只,下降2.1%;禽蛋产量6.8万吨,增长7.9%。二季度末,生猪存栏269.9万头,下降8.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5.9万头,下降10.4%,位于正常保有量绿色区间;牛存栏63.1万头,下降0.5%;羊存栏88.4万头,增长3.7%。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4.0万吨,增长2.6%;禽蛋产量6.8万吨,增长7.9%。
(四)农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7.5%,高于全省23.2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市二、三产业投资13.5个百分点和20.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农业投资增长3.7%,低于全省22.9个百分点;林业投资增长327.4%,高于全省269.8个百分点;畜牧业投资增长47.9%,高于全省75.4个百分点;渔业投资增长52.6%,高于全省17.7个百分点。农业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农业产业发展后劲较足。
二、当前需关注的问题
(一)生猪产能缩减增加农业发展压力。过去两年生猪生产快速恢复为全市农业经济带来了明显的增长点,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为稳定农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266.9万头,同比下降8.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5.9万头,同比下降10.4%,下半年生猪出栏情况不乐观。
(二)生猪价格下跌增加农民增收压力。二季度,全市活猪均价15.6元/kg,同比下降21.6%,而玉米、豆粕、小麦麸等饲料原料价格持续高位,猪粮价比维持5.0:1,养殖户仍然处于亏损状态。近期生猪价格虽有回升,但仍涨跌频繁,加之目前生猪市场供给总体充足,生猪价格稳定回升的基础不牢,对农民稳定增收带来较大挑战。
(三)农资价格上涨增加粮食增产压力。去年以来,农资价格持续增长、高位运行。受国际热点事件影响,化肥运输受阻、成本上升,化肥原材料供应进一步趋紧,国际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导致全球通胀。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化肥出口、进口价格都大幅上涨,同比涨幅达到两位数以上,特别是复合肥价格上涨近一倍。化肥价格受国际局势影响较大,下半年是涨是跌还得看整个国际局势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原材料出口国的安全稳定和产能恢复问题。种粮成本上涨,造成种粮收益削弱,直接挫伤农户的积极性。
(四)极端天气增加农业生产不确定因素。今年,全市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时间较往年早,对大春作物正常生长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近期,出现了高温、强降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各地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持续高温天气对水稻颖花、大豆花蕾期、玉米正常生长发育不利。
三、下步工作建议
守牢农业经济基本盘,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果蔬、茶叶、中药材发展,避免畜牧生产大幅波动至关重要。一要做好大春田间管理,确保粮经增产。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抗旱同时也需警惕涝灾发生,积极做好防御措施,加强防范强对流天气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二要稳定生猪生产。各级要全面落实稳定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积极做好相应监测及预警工作,引导生猪养殖企业适度调整产能,避免后期产能过度下降,稳定市场预期。三要加大助企纾困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抓好农业产业发展。